中国驻德使馆就近来德政客访台表明严正立场******
中新网柏林1月8日电 当地时间6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就近来德政客访台表明严正立场。
驻德使馆表示,中方注意到近来德台往来动向和关于德自民党议员访台计划的报道,并对此及其无视“台独”势力及其支持者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挑衅、混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的本质、公然为台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和美方“以台制华”背书、煽动阵营对抗、对中方对台政策进行断章取义、恶意解读的言论,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驻德使馆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是中国与包括德国在内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治基础,不容动摇。德方包括议员不得与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交往,是一中原则的应有之义。以支持所谓“民主自由”之名去挑战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挑动分裂与对抗,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拿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类比,更是缺乏历史常识,有意歪曲历史事实、混淆视听。
驻德使馆表示,佩洛西访台及当前事态表明,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来自台湾和国际上的“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变本加厉的分裂行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中方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是主权国家的权利。
驻德使馆表示,2022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中方不会忘记,谢尔、根舍等老一辈自民党领导人曾对中德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德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参与执政的自民党及其议员展现作为传统政党的眼界和格局,以双边关系大局和台海和平与稳定为重,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明确反对“台独”分裂,不与台开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不忘两国建交时的初心,承担起作为参政党的责任,以确保中德关系行稳致远!(完)
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题: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潘洁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19日对外发布。意见出台的总体考虑是什么?怎样理解其内涵?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
问:“数据二十条”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无形性、非消耗性等特点,可以接近零成本无限复制,对传统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挑战,亟需构建与数字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起草“数据二十条”,组建跨学科专家队伍,赴多地深入调研,并吸纳了各方面有关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数据二十条”。
问: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标志性、全局性、战略性举措,有利于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赋能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应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利于统筹分配效率与公平,推动全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问:怎样理解“数据二十条”的主要内容?
答:把握一条主线。坚持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这一主线,以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为目标。
构建四个制度。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从规则、市场、生态、跨境等四个方面构建适应我国制度优势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阶段,按照“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原则,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创造者合理倾斜,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阶段,重点关注公共利益和相对弱势群体,防止和依法规制资本在数据领域无序扩张形成市场垄断等各类风险挑战;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
推进四项措施。加强党对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强数据要素型企业;积极鼓励试验探索,支持浙江等地区和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数据产权界定、数据流通和交易等主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政策及标准。
问:“数据二十条”提出数据产权“三权分置”的相关考虑是什么?
答:在数据生产、流通、使用等过程中,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等相关主体对数据有着不同利益诉求,且呈现复杂共生、相互依存、动态变化等特点,传统权利制度框架难以突破数据产权困境。
“数据二十条”以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创新数据产权观念,淡化所有权、强调使用权,聚焦数据使用权流通,创造性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体系。
问:“数据二十条”提出构建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有什么考虑?
答:由于数据特性复杂,数据交易存在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监管难等挑战。“数据二十条”提出从流通规则、交易市场、服务生态等方面加强数据流通交易顶层设计,建立数据流通准入标准规则,探索开展数据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统筹优化全国数据交易场所规划布局,出台数据交易场所管理办法,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培育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两类主体。
问:下一步,在推动“数据二十条”落实方面有哪些安排?
答:一是健全政策顶层设计。围绕“数据二十条”不断丰富完善数据要素各方面制度体系和配套政策,打造“1+N”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二是推进实施试点示范。在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数据要素流通使用试点示范,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统筹数据交易市场建设,规范数据交易管理,推进数据交易场所和数据商功能分离。
四是夯实数据要素基础设施。探索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登记存证平台,推进数据要素领域创新平台布局,立体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算力”和“数据”相结合的数据产业生态体系。
五是强化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健全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制定促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服务社会公共管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完善政策工具箱,引导大型央企国企、大型互联网企业加大数据流通使用,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六是加强工作整体统筹力度。发挥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定期对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推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完善。